特朗普的"最后通牒"没砸出响儿。8月1日,他要求普京8月9日前坐上谈判桌,否则启动"100%二级关税",可俄军偏在这节骨眼上往前推——顿巴斯前线,16万俄军正猛攻波克罗夫斯克,试图复制马里乌波尔围歼战;乌军这边,兵力短缺到要征召囚犯入伍,连防线都在松动。更扎心的是,泽连斯基突然喊出"颠覆普京政权",把这场战争从"保家卫国"的叙事,推向了"政权更迭"的危险边缘。
俄军的推进速度,让特朗普的威胁成了"空城计"。波克罗夫斯克方向,俄军坦克纵队碾过乌军阵地,无人机实时侦察的画面在社交平台疯传;乌军原本依赖的"西方援军"迟迟未到,士兵们只能用铁锹挖战壕,用身体挡炮弹。有乌军士兵在采访里红着眼说:"我们的弹药库快见底了,可俄军的炮弹像下雨似的。"
特朗普的"最后通牒",表面是施压普京,实则是对泽连斯基的"逼宫"。从今年2月白宫会晤当场骂泽连斯基"未经选举的独裁者",到3月暗示"不愿和谈的人不会待太久",特朗普对这位乌克兰总统的耐心早耗光了。根本矛盾在于: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提出的停火条件——北约停止东扩、乌克兰永久中立、默认现有战场事实——虽让乌克兰丧土,但至少能换和平;可泽连斯基坚持"寸土不让",甚至要求俄军退回1991年边界,这种脱离现实的强硬,彻底堵死了和谈路。
泽连斯基喊"颠覆普京政权",更像绝望中的政治表演。他太清楚,以乌克兰现在的实力,根本不可能靠军事手段推翻普京;可他更怕,一旦和谈达成,自己"寸土不让"的"爱国人设"就塌了——毕竟,若停战时普京还在台,西方会说"泽连斯基输了";若停战时普京下台,他又得背"导致政权更迭"的黑锅。这招"妖魔化普京",说白了是想绑架西方继续支持他抵抗,哪怕代价是把乌克兰拖成"第二个阿富汗"。
但特朗普不买账。美国资深记者西摩·赫什7月爆料,特朗普已选定乌克兰前总司令扎卢日内当"接班人",权力交接"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发生"。这消息在基辅炸开了锅:泽连斯基紧急改组内阁,把原总理什梅加尔调去当防长,防长乌梅罗夫派去美国当大使,被士兵嘲讽"让经济学家指挥打仗"。更戏剧性的是,赫什爆料当天,泽连斯基突然喊话普京"愿直接会谈",和之前"绝不妥协"的架势判若两人。
扎卢日内的命运,藏着美国的小算盘。这位曾被泽连斯基以"体检不合格"剥夺军籍的"铁将军",民调支持率63%,远超泽连斯基的38%。关键是他和俄军高层有秘密沟通渠道——特朗普要的是"能签字的务实派",而不是"只会喊口号的演员"。兰德公司模拟推演显示,缺乏第三方维和的停火协议平均寿命仅17个月,特朗普宁可接受有限停火,也不愿让乌克兰变成"无底洞"。
未来两个月,泽连斯基的政治生命将进入倒计时。若他继续阻挠和谈,美国可能启动"B计划":利用乌克兰宪法漏洞,以"战时失职"为由弹劾,扶持扎卢日内以"临时总统"身份接管政权。到时候,泽连斯基可能重蹈亚努科维奇的覆辙——在"丧土辱国"的骂声中流亡海外。而他亲手解除扎卢日内军籍时,怕是没想到这把"政治匕首"最终会刺回自己胸膛——当美国需要"没有历史包袱的谈判代理人",一个被驱逐的"流亡将军",远比固执的"战时总统"好用。
俄乌战争的终章,或许充满黑色幽默:特朗普与普京握手言和的新闻发布会上,代替泽连斯基签字的可能是被他驱逐的扎卢日内;基辅独立广场上,民众焚烧的或许不再是俄罗斯国旗,而是那个曾高喊"寸土不让"却最终失去一切的喜剧演员的海报。大国博弈的棋局里,小国领袖的悲剧从不是输掉战争,而是沦为棋子而不自知。
股票在线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