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3日,第九届立秋演讲「新物种爆炸·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25」,场景实验室创始人、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吴声表示,AI场景革命正在让商业开启「哲学生活方式周期」,关键是在每个具体场景重建「意义坐标」。「吴声造物」在会后策划推出《新物种观察·2025案例特辑》,围绕大会研究的「商业新物种」,展开各个行业的场景创新解读。本期带来第1篇——「联想」。
一、终端进化论:在智能体时代延伸「数字自我」
深入AI新周期,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,都以更为极致的智慧承载用户的记忆、数据乃至习惯。联想沉淀40年IT智慧,正是基于端侧AI能力的提升,以及跨设备、跨生态的端云协同,使得个人可信计算得已实现,也让个人智能的下一步——超级智能体呼之欲出,驱动从「智能端」时代,迈向「智能体」时代。
据了解,联想超级智能体具备三大核心功能:感知与交互、认知与决策、自主与演进。而智能体时代的终端,恰恰也需要建立三个能力:第一,端云协同。本地实时响应与云端全局智能结合;第二,场景应用。智能体从通用助手分化为具体场景专家;第三,灵感增强。将瞬间的灵感转述为指令,被接收、理解与执行。
智能体时代的终端不再是工具,而是延伸用户习惯、记忆与需求的「数字自我」全新载体。这种进化的核心在于赋予AI「助理能力」,智能体也不再只是一个等待命令的端点,而是一个被赋予目标、自主决策权、行动能力、反思与学习机制的主动实体。通过AI的深度协同,感知并延展人的需求,实现人机共生的进化。
二、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:以沉浸态、伴随态、情绪态重构交互
我们关注到,联想在今年5月首发亮相全新升级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,作为终端设备的AI大脑,其核心能力覆盖包含语音、文本、视觉等在内的多模态交互、全时空记忆,以及自主规划执行等能力。通过系统级AUI交互界面和AI操控、AI搜索、AI翻译、AI笔记、AI服务五大黄金功能,智能体实现一人千面的个性化AI使用体验。
端是场景的最大公约数,智能体则是人机交互入口的系统性重构。譬如为实现更高性能与隐私保障,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采用端云混合部署,可以无缝运行在多种设备和操作系统之上,这一能力也使得联想AI终端不再是孤立设备,而是形成有机交互的整体。
作为「AI时代人机交互第一入口」,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以沉浸态、伴随态、情绪态重构交互。沉浸态,在于成为用户「自如调用」的交互入口;伴随态,意味着打破设备孤岛,于不同终端之间自如切换体验;情绪态,是从功能到美学的一小步跨进,更是从工具伙伴到灵感伙伴的一大步跃迁。工作、学习与生活等高度接入人机交互的场景,已成为AI时代的新常态。
三、系统级AUI:具体场景的「一键AI,无感交互」
联想自2024年推出AI PC,到发布「一体多端」布局,再到首发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,实现了在AI PC、AI手机、AI平板、AIoT等AI终端间的智能协同与无缝交互,为用户开发连贯、流畅且个性化的人机交互新场景。在年轻人拒绝被「标准化」定义的当下,个人超级智能体重新定义了智能终端的「叙事维度」与「意义哲学」。
以具体产品为例,譬如联想moto razr 60 Ultra AI元启版作为首发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的小折叠手机,为L3系统级AI带来强劲算力支持,其内置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,实现全局伴随态。一句话发布小红书文案与配图、AI合影、AI翻译等功能,可以视为联想moto在技术涌现的时代里,创建美好生活的新旅程。
当系统级AUI嵌入具体场景,联想moto的「年轻化」不止于新潮外观,更在于「一键AI,无感交互」的新鲜体验。我们注意到,联想moto的超级互联打破了设备之间的壁垒,文件跨端共享、剪贴板同步、手机分身等功能深度融合,大幅提升工作、学习、生活效率。
为此可以说,在2024年被称为「AI终端元年」后,一年时间过去,我们看到以联想为范本的「端侧进化」,开始以「智能体」为引擎展开全新图景,并于具体生活跃然而生。
股票在线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